石家庄物业管理网

Shijiazhuang Proper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石家庄物业管理
公众号微信二维码

重要公告:
市物协关于收缴2024年度会费的通知 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物业" 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1-08]上海老房加梯,不可盲目推进!建议进一步降低“新上海人”购房门槛→代表委员今天讨论啥?


 

上海老房加梯,不可盲目推进!建议进一步降低“新上海人”购房门槛→代表委员今天讨论啥?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却影响了消防通道?

代表建议明确标准不可盲目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上海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1台,今年还要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两会会场上,如何做好加装电梯这项民心工程,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加装电梯是便民惠民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操作中,更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依法依规。”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侯丹华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有的老旧小区“先天不足”,面积小、绿化少、小区道路狭窄且数量少等等,本身不具备加装电梯的硬性条件,如果不顾现状推动了加装电梯工作,结果就是小区内原有的道路更加狭窄,加上电梯遮挡造成视野盲区,极易出现车辆相撞情况,还会影响到救护车、消防车正常通行,给整个小区带来安全隐患,损害其他居民的利益。

“不可否认,有些电梯确实会影响到居民家中采光,要使所有居民都满意客观上难度很大。”侯丹华说,实践中,应以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或社会公共利益需求作为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根本原则。她建议,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明确加装电梯的标准和流程,例如,立法明确一些刚性指标,满足条件的小区才可以启动加装电梯程序。此外,老旧小区的规划改造要与加装电梯并行,尽量在解决好老旧小区道路狭窄、停车位严重不足的基础上,再开始进行加装电梯工作,争取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考虑到有些老旧小区确实难以加装电梯,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又有现实需求,侯丹华建议探索具有政府背景的房屋置换政策,“对于那些无法加装电梯又有迫切需求的小区和居民,可以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的房屋置换交易,并适当免除交易过程中的税收”。

委员建议:

进一步降低“新上海人”购房门槛

在今天的市政协专题会议上,易居企业(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祖昱建议,持续释放政策效能,保持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属于供求平衡,‘房住不炒’基本实现。”丁祖昱说,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去年出台的房地产新政有助于上海楼市回稳、信心修复。

他认为,应继续支持开发企业主体进一步参与上海房地产投资开发,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进一步降低更多“新上海人”的购房门槛。

他还建议,通过城市更新来改造提升现有商业办公用地的利用率。

上海政协常委:

打破长三角区域壁垒,

开发包含高铁及景区门票的“周游券”

1月24日下午2点,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开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专题会议。

市政协常委、文体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陈海波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协同、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文化市场无缝对接,从品牌、平台和窗口三方面深入推进共建与共享,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联接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陈海波建议,以长三角文博会为牵引,共同打造国际性文化活动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凝聚长三角文艺创作的成果和力量,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协同联动,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进一步有效推动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交流联动。

他说,建立文化旅游一体化平台。以数字技术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畅通交通、文化场馆的一卡通与一票通,或开发包含高铁多次乘坐及景区门票优惠的“周游券”,形成城际高铁、文化场所、自然景观等一张网,进一步实现长三角范围内的“可触式”一体化。

陈海波建议,建立文化人才交流平台。加大发挥智库专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用,加强长三角各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可通过互派师生、共同举办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人才的培养,大幅提升未来人才对长三角发展的理解与参与。

委员建议:

放宽国外高技术人才入境居留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国际标准等。在今天的市政协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新思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群说,2012-2021年,外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从59.5万人增加到了71.6万人,增长20.4%,研发投入增长91.5%,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了255.2%,对国内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化人才和资源集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有助于构建国际科创中心的开放式创新生态。”葛群认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在人才,要用好在沪外企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好发挥对境外的辐射和吸引作用。

“海外大量科技创新人才都就职于欧美跨国公司,其中不少人是华裔或对中华友好。”葛群说,上海作为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可以把在沪外企看成吸引国际人才来沪来华发展的第一站,以人才带动投资,以投资吸引人才,形成技术和资本的良性互动。

他建议,善用外资龙头企业孵化顶尖技术人才的能力,进一步支持外资机构引入海外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让他们在上海安居乐业,鼓励他们在更多平台上发挥作用。提升海外人才评估和引进工作的科学性,放宽国外高技术人才入境居留的政策,不简单以学历和年龄等指标论英雄。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便捷海外人才在中国的工作生活。在有条件的优质公办学校中开设境外人员子女班;允许民办国际化双语学校招收国际人才子女;鼓励上海中小学校与国外知名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等。

出生人口连年下降

委员建议

探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4年1月24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专题会议“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进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举行。

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刘志伟提到,近年来,上海出生人口连年下降,2022年全市总和生育率仅为0.7%,平均的生育年龄大概在31岁。同时,有将近40%的母亲在妊娠期间伴发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等功能,出生缺陷仍然严重威胁人口数字。

“如今,卫生工作正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这要求在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的同时,更加注重出生缺陷、成人慢病防控和儿童早期发展关键问题。”他认为,妇儿健康服务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且社会预期较高,但是它的价格服务补偿是不足的。相关工作人员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收入偏低、地位不高等状况。此外,妇儿学科处于相对弱势,高层次的人才和平台相对比较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

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加大投入,建议设立妇女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专项,持续加强危重症辅助生殖、出生缺陷、儿童保健等学科的投入,加强妇儿专科的硬件设施、信息化和服务能力的建设,确保300家儿童友好型医院的建设、落实、落地。扶持妇幼领域的科研创新,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平台,鼓励成果转化和应用,支持人才培养,可设立妇幼人才的专项和单列晋升通道。

其次,完善补偿机制。充分考虑妇儿专科服务的特点,要优先调整价格,提高儿童和高龄产妇在医保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的权重,完善产后康复项目的价格体系,探索将辅助生殖、无创的产前诊断等需求旺盛的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议将出生缺陷、分子诊断纳入医院开展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试剂的试点工作。

另外,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健全儿童友好型城市,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学校、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妇幼健康领域的专题研究、科普和基地建设,协同推进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物业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3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70604  邮箱:sjzwy0311@163.com  冀ICP备17008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