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
“高龄电梯”故障频发,是修还是换?
“高龄电梯”故障频发,是修还是换?
文/沈超平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重要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高龄”电梯开始频繁出现故障,让居民们头疼不已。
“高龄”电梯通常指的是投入使用超过一定年限(如15年、20年等)的电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电梯的部件磨损、老化现象严重,导致故障频发,安全系数逐渐下降,影响居民出行安全。
面对这日益严重的问题
多地纷纷表达了担忧与焦虑
在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中,并未规定电梯的整机报废年限。电梯每年要进行定期检验或检测,符合要求的可以继续使用,但也并不意味着电梯不会报废。
那么,那些超过15年“高龄”、故障频发、存在隐患的电梯将何去何从?
01、维修的优势
成本低:相对于更换电梯,维修成本较低,可以减轻负担。
时间短:维修周期相对较短,能够尽快恢复电梯的正常运行。
保持原貌:维修后电梯的外观和功能基本保持不变,符合业主的使用习惯。
02、更换的优势
安全:新电梯采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省电:新电梯在节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高档:新电梯的外观和功能更加新,能够提升整体品质。
当然也有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在仅需偶尔更换小配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运行。确保这些“老将”电梯的持续安全运行,不仅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监督检验,更应该在日常使用中加强对它们的维护和保养。
在权衡维修与更换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电梯的年限、维修成本、安全性、节能环保等。对于“高龄”电梯而言,如果维修成本较高且难以保证安全性,那么更换电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更换电梯时,须保证流程的完整性,如协助邀请专业团队评估、方案制定、与业委会及业主的深入沟通、协助进行投票、协助报备手续、监督方案实施、积极协助验收以及后续的维护保养等。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须严谨对待,确保顺利推进。
最后,物业公司除了负责日常维保工作外,更应积极加强电梯安全的宣传教育,倡导居民文明乘梯,宣传电梯急救知识,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小区公共财产安全。